2015年11月28日 星期六

臨 米芾《天馬賦》郁岡齋帖 毛筆式 鉛筆書法

轉載:
《天馬賦》被康熙譽為“前無古人”,該作品淋漓痛快,雋雅奇變,時雄時秀,時緩時急,令古代著名書法家著迷。

作品一承米字“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風格,在正側、偃仰、向背、轉折、頓挫等氣勢痛快,而與米芾其他作品不同的是此作節奏更加分明,幹勁有力,雄秀兼具。





因米芾《天馬賦》不僅書法筆力雄健、酣暢淋漓,而且內容意韻雄勁、積極奔放,被大量書法家或名人臨學,如董其昌、林則徐等均有臨習和宣揚。關於此作的版本與創作淵源,的爭論從來沒有間斷過,也為《天馬賦》增添幾分神秘。

《郁岡齋帖》珍貴之處有三:一是明代精刻之帖,且為初搨本,因存放於花梨木盒內,十捲完整無缺;二是它曾被名人翁方綱收藏,並有多處記載和題跋;三是每卷分別有清代文人、書畫家觀賞後的題跋

【釋文】:
1
方唐牧之至盛,有
天骨之超俊,勒
四十萬之數,而隨方

2
以分色焉,此馬居其
中以為鎮。目星角
而電發,蹄踠踣以
風迅。鬐龍顒以孤
起,耳鳳聳而雙
*峻。翠華建而出*
步,閶闔下而輕噴。

3
低駑群而不嘶,橫
秋風以獨韻。若夫,
躍溪舒急,冒絮
徵叛。直突則建德
項縶,橫馳則世充
領斷。皆絕材以比

4
德,敢伺蹶而致吝。
豈肯浪逐苜蓿之
坡,蓋當下視八方之
駿。高標雄跨而
獅子攘獰,逸氣下
衰而照夜矜穩。於是,

5
風靡格頹,色妙才
駘,入仗不動,終日如
壞。乃得玊為銜飾,繡
作鞍儓(台?),棗秣粟豢,

肉脹筋埋,其報
德也。蓋不如,偷盧

6
噬盜,策蹇勝柴。
鑄黃蝸而吐水,畫白
澤以除災。但覺,駝垂

就節,鼠伏防猜。怒
雖甚厲,馴號斯諧。誓
俯首以畢世,未伏櫪

7
以興懷。嗟乎!所謂英
風頓盡,冗仗高排。
若不市駿骨致龍
媒如此馬者,一旦
天子,巡朔方,升喬岳,
掃四塞之塵,校岐

8
陽之獵,則飛黃褭,
騕躡雲追電,何
所從而遽來?何所
從而遽來
中岳外史米元章
致爽軒書

09
米公所書天馬賦,
吾生平見三四本,
皆本色書,獨此無
一字不規模二王,
尤可寶也,乃有謂
此非真者,皆寡
陋之流,何足道哉!
肯堂

註:
王肯堂(1549-1613) 金壇(今江蘇金壇)人,字宇泰,亦字損中,別號損庵,又稱念西居士 。出仕:  明萬曆十七年(一五八九)進士,選庶吉士,官至福建參政。書法深入晉人堂室。輯郁岡齋帖數十捲,手自鉤搨,為一時石刻冠。曾授翰林院檢付,參與國史編修,著有《尚書要旨》、《論語義府》等。


臨 王鐸書 唐人詩冊毛筆式 鉛筆書法 二次臨





 王鐸書 唐人詩冊 釋文

【京口送別王四誼】儲光羲
江上楓林秋,江中秋水流。清晨惜分袂,秋日尚同舟。

落潮洗魚浦,傾荷枕驛樓。明年菊花熟,洛東泛觴游。

【贈吏部孫員外濟】張諤
天子愛賢才,星郎入拜來。明光朝半下,建禮直初回。

名帶含香發,文隨綺幕開。披雲自有鏡,從此照仙台。

**奉贈嚴八閣老杜甫
扈聖登黃閣,明公獨妙年。蛟龍得雲雨,鵰鶚在秋天。

客禮容疏放,官曹可接聯。新詩句句好,應任老夫傳。

【贈升州王使君忠臣】李白
六代帝王國,三吳佳麗城。賢人當重寄,天子借高名。

巨海一邊靜,長江萬里清。應須救趙策,未肯棄侯嬴。

**送王大校書孟浩然
導漾自嶓冢,東流為漢川。維桑君有意,解纜我開筵。

雲雨從茲別,林端意渺然。尺書能不吝,時望鯉魚傳。

**送李侍御赴安西高適
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驄。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

虜障燕支北,秦城太白東。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

**送李侍御宋之問
行李戀庭闈,乘軺振彩衣。南登指吳服,北走出秦畿。

去國夏雲斷,還鄉秋雁飛。旋聞郡計入,更有使臣歸。

【送光祿姚卿還都】蘇頲
漢室有英台,荀家寵俊才。九卿朝已入,三子暮同來。

不授綸為草,還司鼎用梅。兩京王者宅,駟馬日應回。

【廣陵送別宋員外佐越鄭舍人還京(一作張諤詩)】韋述
朱紱臨秦望,皇華赴洛橋。文章南渡越,書奏北歸朝。

樹入江雲盡,城銜海月遙。秋風將客思,川上晚蕭蕭。

【送魏騎曹充宇文侍御判官分按山南】孫逖
雲雨陽台路,光華驛騎巡。勸農開夢土,恤隱惠荊人。

樓迥吟黃鶴,江長望白蘋。觀風布明詔,更是漢南春。

**送沈校書吳中搜書 儲光羲
郊外亭皋遠,野中岐路分。苑門臨渭水,山翠雜春雲。

秦閣多遺典,吳台訪闕文。君王思校理,莫滯清江濆。

【送呂向補闕西岳勒碑】徐安貞
聖作西山頌,君其出使年。勒碑懸日月,驅傳接雲煙。

寒盡函關路,春歸洛水邊。別離能幾許,朝暮玉墀前。

【水亭送劉顒使還歸節度(得低字)】岑參
無計留君住,應須絆馬蹄。紅亭莫惜醉,白日眼看低。

解帶憐高柳,移床愛小溪。此來相見少,正事各東西。

【送友生游峽中】李白
風靜楊柳垂,看花又別離。幾年同在此,今日各驅馳。

峽裡聞猿叫,山頭見月時。殷勤一杯酒,珍重歲寒姿。

【送何員外使湖南】獨孤及
夙昔皆黃綬,差池復瑣闈。上田無晚熟,逸翮果先飛。

前路舟休系,故山雲不歸。王程倘未復,莫遣鯉書稀。

【送李著作倅杭州】張諤
輟史空三署,題輿佐一方。祖筵開霽景,徵陌直朝光。

水陸風煙隔,秦吳道路長。佇聞敷善政,邦國詠惟康。


【送秘省虞校書赴虞鄉丞】岑參
花綬傍腰新,關東縣欲春。殘書厭科鬥,舊閣別麒麟。

虞阪臨官舍,條山映吏人。看君有知己,坦腹向平津。

【送潘三入京】周瑀
故人嗟此別,相送出煙坰。柳色分官路,荷香入水亭。

離歌未盡曲,酌酒共忘形。把手河橋上,孤山日暮青。


錢常玉年兄督學三輔得得綾便欲贈,以下里事如蟻聚,款段奔馳,竟無暇晷,輒呼平頭磨隃糜蠟,檢唐作塗之,藤蔓捲曲,纏累圭璧,吾知愧矣。用以當三疊。攜吾兄幰應又胡可少昔李獻吉提三秦學宗子相賦華嶽詩相送余枯腸縱有欲拈華句實有所不敢耳時天菊月云在六年也

崇山樵史王鐸




2015年11月14日 星期六

臨 稀見拓本:唐寅小楷《四時讀書樂》毛筆式 鉛筆書法















唐寅小楷臨《四時讀書樂》 
七言詩作者:翁森
春 
山光照檻水繞廊,舞雩歸詠春風香。 
好鳥枝頭亦朋
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讀書好。 
讀書之樂樂何如?
綠滿窗前草不除。 
夏 
新竹壓檐桑四圍,小徑幽敞明朱曦; 
晝長吟罷蟬
鳴樹,夜深燼落螢入幃。 
北窗高臥羲皇侶,只因素稔讀書趣; 
讀書之樂樂無
窮,瑤琴一曲來薰風。 
秋 
昨夜庭前葉有聲,籬豆花開蟋蟀鳴。 
不覺商意滿
林薄,蕭然萬籟涵虛清。 
近床賴有短檠在,對此讀書功更倍。 
讀書之樂樂陶陶,
起弄明月霜天高。 
冬 
木落水盡千崖枯,迥然吾亦見真吾。 
坐對韋編燈動
壁,高歌夜半雪壓廬。 
地爐茶鼎烹活火,四壁圖書中有我。 
讀書之樂何處尋,數

點梅花天地心。

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

臨 隋蜀王楊秀《董美人墓誌》slide show 14P 毛筆式 鉛筆書法

全稱《美人董氏墓誌銘》。隋開皇十七年(公元597年)刻,原石於清嘉慶、道光年間在陝西西安出土。為上海陸君慶官陝西興平時所得,旋歸上海徐渭仁。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上海小刀會農民起義戰爭期間,原石毀佚。徐氏拓本流傳甚少,出土初拓本尤為難得。本站所選本分別為北京圖書館、北京大學藏本、日本三井文庫、徐渭仁氏拓本。



《董美人墓誌》撰文者為蜀王楊秀,隋文帝第三子,董美人為其愛妃,病逝時年方十九,楊秀撰文以表哀悼。

    隋人書法,承北魏書體,下開唐朝新風,是南北朝到唐之間的津梁,《



董美人墓誌》堪稱隋志小楷中第一,屬歷代墓誌的上品,開唐代鍾紹京一路小楷之先河。其書法佈局平正疏朗、整齊縝密,結字恭正嚴謹、骨秀肌豐,筆法精勁含蓄,淳雅婉麗。從字體面目看,楷法純一,隸意脫盡,已與晉人小楷、北朝墓誌迥別,但是部分地可以看到外方裡圓、華美堅挺的筆致,給人以清朗爽勁,古意未漓的感覺。清羅振玉對其評價很高:“楷法至隋唐乃大備,近世流傳隋刻至《董美人》、《尉氏女》、《張貴男》三志石,尤稱絕詣。”學習此志者,可祛塵俗氣也。


臨 隋蜀王楊秀《董美人墓誌》第二頁 毛筆式 鉛筆書法

內含 行間隔的對齊的 方式。



轉載:譯註札記

[隋]楊秀《美人董氏墓誌銘》·譯註

原文/隋·楊秀譯註/璞如子2010年4月13日子夜星網站
  【說明】
  美人董氏,汴州卹宜縣人,召為隋高祖文皇帝第四子蜀王楊秀妃妾。董妃嫻美聰慧過人,唯不幸於隋開皇十七年(597)七月早逝,僅十九芳年。蜀王楊秀於悲憤中為故愛妾董妃親筆撰寫了墓誌。

  該墓誌碑冥封1200多年後,於清嘉慶年間(1796-1820 )在陝西興平縣出土。原碑石先歸關中陸君慶收藏,後於清咸豐年間(1853-1855 )毀於戰火之中,幸有拓文傳世。   朱孝臧亦有《陌上花》詞并序述及此銘曰:   “題隋董美人墓誌。美人,蜀王楊秀宮人,以開皇十七年卒;志,為秀自製。道光初葉,上海陸劍庵官興平得此石,旋歸徐氏毀於兵。張叔未謂:才人、美人十五員,煬帝時置;開皇時,未有此名。董是蜀宮人,何以終於仁壽宮,史未之詳。道生以拓本見諮,率倚此調。   楊花落盡,娟玟苔蝕,粉塵凝處。比翼魂歸,冰枕淚綃成縷。落鬟故黛春何在,十九華年空度。最無端、萬里椒塗新踐,竟沈仙馭。   瘞花銘漫草,涼天斷雁,只稱聽風聽雨。倩影高唐,香燼返魂無據。別鸞枉譜千琴曲,夢冷一弦一柱。草離離、付與揚州一樣,玉釣斜路。”   該碑誌淒婉情切,詞語中盡顯精湛凝練之功;其字體古樸端秀,甚具書法精妙之造詣。清羅振玉有評:“楷法至隋唐乃大備,近世流傳隋刻至《董美人》《尉氏女》《張貴男》三志石,尤稱絕詣。”因而,《美人董氏墓誌銘》拓文廣受文墨界珍視與歎賞。筆者亦深為其“文、意、字”所折服,故賞析之餘試譯原文如下,並輯附詞語註釋於後,以供閱者參考解讀。 
            ──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九日璞如子記

  【譯文】
  美人姓董,卞洲卹宜縣人。其祖父為敬佛之人,任職齊涼州刺史,仁義敦厚,廣見博識,名譽傳播於鄉里之間。其父後進,是一豪爽灑脫之英雄,聲望馳名於濟水一帶。美人的體態身貌文雅華麗,天生的溫柔嫻靜性情。恭敬接迎上尊,孝順父母親長;說起話來如口吐蓮花,有龍鱗鳳羽一般的風采。美人如堆砌的碧玉一般明潔,如庭院芳草蘭花一樣怡人。及至禮儀於聖殿,隨駕侍奉於城台,釵環玉佩清脆地搖動於芬芳園林之內,紋彩奪目的絲裝炫麗於春色景物之中。投壺競技,動作媲美於飛鶴一般靈巧;彈棋鬥智,盡顯邊角絕境中取勝之妙手。秀麗面容可謂傾國傾城,嫵媚一笑可謂千金難買。靚妝與池水中蓮花相映,寶鏡與窗前明月一樣清澄。身態扭轉之美更見於回眸瞬間,體香飄動之風尤生於拽裙行步之時。長袖飛舞,連綿起伏,如同散花紛紛、飄雪迴旋。

  於開皇十七年二月染病,至七月十四日戊子去世於仁壽宮山,僅享得人世十九個春秋。即便有神農炎黃之良藥,竟也無法施救於扁鵲一樣的神醫之手。即便有太上老君的神靈祭壇,也徒勞地寄希望於山中道士為之禱告。為這瓊玉一般風華忽然間凋損而怨恨,為這桂樹之蕊竟被摧殘於芳年而感傷!以該年十月十二日入葬於龍首原。

  寂寞荒涼的丘塚,永夜幽暗而茫茫。昔日愛人深埋於九泉之下,我之嬌妃沉閉於黑暗隧穴之中。唯有置放燈盞使神靈視物,並為墓寢設想了“文成堪輿之術”。弦管之樂鳴奏而清泉噴湧,令人長念姑舒少女之遊魂。因感觸生悲,而作碑銘:

  神女竟獨自絕踪於巫峽高唐,空餘下陽台宮館淒清可憐。繁花仍然絢爛於芳圃,雲霞依舊綺麗於天邊。猶聞波濤驚浪於洛水之濱,猶目睹芝蘭芳草茂生於青翠田園。嘆息那一輪奄奄暮日,還是隨著不息奔流的河川歸轉。本是比翼雙飛之鳥卻孤侶棲息,原是結髮同心之人卻孑身而眠。清風捲動著綴滿愁怨的帷幕,被淚水浸濕的睡枕如此冰寒。你這一悠悠長眠,便此後杳杳等不到春的音訊。遺落的鬟發與斷弦的琴瑟還在,曾用過的胭脂粉黛已在塵灰中凝幹。昔日是新人悲悼故人,今日竟是故人悲悼新人。我這顆心留下不盡的回憶,可是空有思念卻人去杳然。去年亭樹花台舊地,曾歡情而來伴我遊玩。今日獨對這漫漫秋夜,思人情切唯有暗自淚下漣漣。就讓你的靈魂在塵外的宅院中游弋吧,便將芳骨收歸於這玄冥房宇之間。泉溪之路曲折宛轉,白楊之樹蕭蕭森森。一座孤塚與寂靜山野依傍,幾株青松襯映著月色淒涼。瘞玉埋香,讓愛妃留下的美名自此傳世流芳。

【原文與註釋】   美人姓董,汴州卹宜縣人也。祖佛子,齊涼州刺史,敦仁博洽,標譽鄉間。父後進,俶儻英雄,聲馳河渷。美人體質閒華,天情婉嫕。恭以接上,順以乘親。含華吐艷,竜章鳳採;砌炳瑾瑜,庭芳蘭蕙。既而來儀魯殿,出事梁台,搖環珮於芳林,袨綺繢於春景。投壺工鶴飛之巧,彈棋窮巾角之妙。妖容傾國,冶笑千金;妝映池蓮,鏡澄窗月;態轉迴眸之艷,香飄曳裾之風。颯灑委迤,吹花迴雪。

  以開皇十七年二月感疾,至七月十四日戊子終於仁壽宮山,苐春秋一十有九。農皇上藥,竟無救於秦醫;老君靈醮,徒有望於山士。怨此瑤華,忽焉彫悴;傷茲桂蕊,摧芳上年。以其年十月十二日,葬於龍首原。   寂荒隴隴,幽夜茫茫。埋故愛於重泉,沉餘嬌於玄隧。惟燈設而神見,空想文成之術。弦管奏而泉濆,彌念姑舒之魂。觸感興悲,乃為銘曰:
  高唐獨絕,陽台可憐。花耀芳囿,霞綺遙天。波驚洛浦,芝茂瓊田。嗟乎頺日,還隨湲川。比翼孤棲,同心只寢。風捲愁幙,冰寒淚枕。悠悠長暝,杳杳無春。落鬟摧櫬,故黛凝塵。昔新悲故,今故悲新。餘心留想,有念無人。去歲花台,臨歡陪踐。今茲秋夜,思人潛泫。遊神真宅,歸骨玄房。依依泉路,蕭蕭白楊。孤墳山靜,松疏月涼。瘞茲玉匣,傳此余芳。
  惟開皇十七年歲次丁卯十月甲辰朔十二日乙卯,上柱國益州總管屬王制。

〔詞彙註釋〕

     “敦仁博洽”:仁慈敦厚,學識廣博。
  “佛子”:佛之信子。多指具有較高造詣的修佛之人。
  “後進”:此意為後起之秀,非實名。
  “俶儻”:亦作“俶倘”。卓異不凡,豪爽灑脫。
  “河渷”:渷,音yǎn,古河名,中國濟水的別稱。
  “天情婉嫕”:天情,天然性情。嫕,音yì,柔順;和善。如:嫕靜,                                    柔嫕,“婉嫕有婦德。”
  “曳裾”:曳,拖,牽引。裾:音jū,指衣裙的前後襟。
  “親”:此指親眷,尤指親長。
   “竜章鳳採”:竜,即龜字;龜章,即龜背上花紋,規整標致。鳳採,即鳳羽華彩。
   “既而”:在此並非尋常所謂“隨後如何如何”的意思,屬於回憶當時的引導詞,或在此意為“及至”。
   “來儀”:語出《書·益稷》:“簫韶九成,鳳皇來儀。”意為:光臨,降臨,臨訪,朝拜,禮儀。常美稱於心怡人物的到來。
   “魯殿”:原來全稱“魯靈光殿”,漢代著名宮殿名。在曲阜(今山東曲阜)。亦省作“魯殿”。南朝陳徐陵《與王僧辯書》:“秦宮既獲,魯殿猶存。”唐杜甫《登兗州城樓》詩:“孤嶂秦碑在,荒城魯殿餘。”後來凡美稱於皇宮聖殿。
   “梁台”:南朝樑的禁城。馮浩箋注:“《容齋隨筆》:'晉宋後以朝廷禁省為臺,故稱禁城為臺城。'”後來廣泛美稱於皇都城台建築。

  “綺繢” :音qǐ huì ,同“綺繪”。指有美麗文彩的絲織品。袨:炫目,炫目的盛服。
   “投壺”:亦稱射壺,是古代一種盛行於朝野的“投擲競技”遊戲;即在一定距離內,將一定長度的木箭投入廣口壺中,以投入多者為優勝。歷代文獻中有關投壺的資料甚多。
   “工鶴飛之巧”:工,即工巧、工美,又通作“功”,名動詞又帶有形容詞色彩,在此意為“動作媲美於”。
   “彈棋”:是西漢末年始流行的一種古代棋戲,最初主要在宮廷和士大夫中間盛行。根據魏文帝《彈棋賦》所描繪:棋局採用華美的聯玉料精工做成。正方形,局中心高隆,四周平如砥礪,光彩映人。至於所用棋子,一般用“玄木北幹,素樹西枝。等木質精製而成。彈棋的玩法,按照晉人徐廣《彈棋經》的記載,是“二人對局,黑白各六枚,先列棋相當,下呼上擊之”。也就是說以自己的棋子擊彈對方的棋子。但具體的對局方法,由於文獻記載厥如,還不是太清楚。到唐代,棋子的數量已增至24枚,二人對局,每人12枚。到了宋代,也許是由於圍棋、象棋的特別興盛,流行了幾百年時間的彈棋突然銷聲匿跡,其玩法也從此失傳。到元明之時,就連博弈行家語及彈棋,也要引經據典,費力考究了。

  “窮巾角之妙”:窮,窮盡。奇招險勝。
  “態轉迴眸之艷”:態,即神態、姿態。態轉:轉身的神態或姿態,即“轉態”倒置,為強調“態”,狀語升位主語。“轉”倒置後,變為雙重身份動詞,既從屬於原狀語“態” ,又與“回眸之艷”形成動賓結構,此為古文學中特有的一種增強詞句色彩的修辭方法。與下句“香飄曳裾之風”修辭方法同。
   “颯灑委迤”:颯灑:長袖飄舞貌。委迤:連綿起伏。
   “迴雪”:形容舞姿如雪飛舞迴旋。唐蔣防《春風扇微和》詩:“舞席皆回雪,歌筵暗送塵。”元張雨《東風第一枝》詞:“試折花擲作銀橋,看舞素鸞回雪。”

  “秦醫”:指扁鵲,古之良醫。泛指良醫。

  “醮”:音jiào,祈祭也。指道士設壇祭祀之事。
     “寂荒隴隴”:隴,《增廣字學舉隅》考證:下塚也。隴隴:丘塚。   “文成之術”:即“文成堪與之術”,又稱“風水之術”。東漢初,班固《漢書·藝文志第十》中,見載“堪輿術”專著,有謂“《堪輿金匱》十四卷”,與言陰陽五行、時令日辰、災應諸書同列“五行家”類,為當時“數術”六種之一。堪輿之術,司馬遷和班固曾有評述,乃由漢以前占卜之術傳承分化而來。“堪輿”釋義:東漢許慎曾謂“堪,天道;輿,地道”。測堪輿,是謂天地之道。
   “弦管奏而泉濆,彌念姑舒之魂”:典出《搜神後記搜神後記搜神後記》:臨城縣南四十里有蓋山,百許步有姑舒泉。昔有舒女,與父析薪於此泉。女因坐,牽挽不動,乃還告家。比還,唯見清泉湛然。女母曰:“吾女好音樂。”乃作弦歌,泉湧洄流,有朱鯉一雙。今人作樂嬉戲,泉故湧出。
   “彌念”:彌,《廣韻》:長也,久也。又遠也。
   “觸感興悲” :興悲,生悲。興:生。
   “高唐”:此句與下句“陽台”均為藉喻。高唐:引高唐神女傳說,以高唐喻神女,此借喻董妃。陽台:引楚王與神女“陽台”歡會傳說,借喻與董妃歡聚之所。典出楚宋玉《高唐賦》:“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後多以“陽台”喻指男女歡會之所。“高唐”,古代三峽中一地名。現在巫山仍保存有古代“三台”遺跡,所謂“三台”,即“楚陽台”(高唐觀)“授書台”“斬龍台”。這三台都與巫山神女有關。
   “獨絕”:獨自絕跡於往來。指神女絕跡於巫峽高唐,此借喻董妃離去。
   “頺日”:頺,即頹之異體。頹日,即落日。例:“頹日沈紅,暝煙皴碧”“灼灼西頹日,余光照我衣”。
   “幙”:拓文為“慔”,當是轉刻原碑文時疏於墨跡銜接之誤,原文應為“幙”,故更正之。幙:同幕。簾帷,或帳幕。
   “櫬”:此謂琴瑟也。摧櫬:即斷弦之琴瑟。摧,損壞,毀壞。                 “昔新悲故,今故悲新”:昔,昔日。新,此指新人,即新來的年歲較小的人。故,此指故人、舊人或過來人,即早來的年歲較大之人。故人新人,於古時尤見於對妻妾的稱謂。見李白詩《怨情》:“新人如花雖可寵,故人似玉由來重。花性飄揚不自持,玉心皎潔終不移。故人昔新今尚故,還見新人有故時。請看陳後黃金屋,寂寂珠簾生網絲。”

  “潛泫”:潛,暗自。泫,泫淚,此指泫然流淚。
  “遊神真宅,歸骨玄房”:真,超脫塵凡之意。真宅,即為故去之人建造的冥宅。玄,玄冥。玄房與真宅,均為托意之詞,即指墓塚。
   “泉路依依”:依依,曲折,宛轉。見羅隱《隋堤柳》:夾路依依千里遙,路人回首認隋朝。春風未借宣華意,猶費工夫長綠條。
   “ 瘞茲玉匣”:“瘞”,原碑作“ ”(圖片字)”:該字未見錄幾大字典之內,依文索意,可確定為“ 瘞(瘞) ”字之異體,詞義:埋、藏、隱。見《玉篇》:瘞,藏也。《說文》:瘞,幽埋也。《集韻》:瘞,幽隱也。茲,具有代詞成份的語氣助詞。“玉匣”:對逝去的美人所用棺槨的美稱。
         “ 瘞茲玉匣”,實為藉“瘞玉埋香”之意。
   “傳此余芳”,喻示以此碑文將愛妾留下的美名傳世。

臨 隋蜀王楊秀《董美人墓誌》第一頁 毛筆式 鉛筆書法



全稱《美人董氏墓誌銘》。隋開皇十七年(公元597年)刻,原石於清嘉慶、道光年間在陝西西安出土。為上海陸君慶官陝西興平時所得,旋歸上海徐渭仁。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上海小刀會農民起義戰爭期間,原石毀佚。徐氏拓本流傳甚少,出土初拓本尤為難得。本站所選本分別為北京圖書館、北京大學藏本、日本三井文庫、徐渭仁氏拓本。

    《董美人墓誌》撰文者為蜀王楊秀,隋文帝第三子,董美人為其愛妃,病逝時年方十九,楊秀撰文以表哀悼。

    隋人書法,承北魏書體,下開唐朝新風,是南北朝到唐之間的津梁,《



董美人墓誌》堪稱隋志小楷中第一,屬歷代墓誌的上品,開唐代鍾紹京一路小楷之先河。其書法佈局平正疏朗、整齊縝密,結字恭正嚴謹、骨秀肌豐,筆法精勁含蓄,淳雅婉麗。從字體面目看,楷法純一,隸意脫盡,已與晉人小楷、北朝墓誌迥別,但是部分地可以看到外方裡圓、華美堅挺的筆致,給人以清朗爽勁,古意未漓的感覺。清羅振玉對其評價很高:“楷法至隋唐乃大備,近世流傳隋刻至《董美人》、《尉氏女》、《張貴男》三志石,尤稱絕詣。”學習此志者,可祛塵俗氣也。

2015年11月1日 星期日

臨 柳公權小楷《九疑山賦》毛筆式 鉛筆書法

轉載:唐代又是書法發展的鼎盛時期,百花競放,名家輩出,特別是楷書,形成了歐、顏、柳三大宗師。
柳公權先習王羲之,後集歐、顏之長於一身,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其作品也成為歷代書家學習的範本,備受書界尊崇。
柳公權書小楷《九疑山賦》,(見上圖)每字約1.5釐米見方,書於會昌四年(公元844年)七月,保存完好。全本12頁,每頁高19.5釐米,寬9.5釐米,正文53行,每行十一字,最後一行8字,碑名4字、落款17字,共計601字。第一頁“世”字,第二頁“民”字因避諱缺筆。

Youtube 影音; 內含臨寫頁的 像拓本之負片效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cO2klF ... zB&index=1



該文章是黃表卿描寫家鄉名山九疑的一篇代表作。賦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文章體裁,在漢魏六朝時比較盛行,通常用來寫景敘事,也可抒情說理。《九疑山賦》中,寫景注重整體,由大到小,由遠及近;敘事從古到今,條理清晰,通篇既有詩歌的韻味,又有散文的瀟灑自如。對仗非常工整,如:「攀斷龍髯,黃鶴莫留于仙馭;空遺虎鼎,白鴉猶養于元田。」「浮湘江而沂瀟浦,登疑嶺而望蒼梧。」「灑西江之淚兮,斑斑之紋竹千畝;奏南風之琴兮,戛戛之古松數株。」「碧虛岩前,千怪萬狀;紫霞洞中,十洲三島。」「六月無夏,惟木惟石;四時有春,非花非草。」說明作者對這種體裁的把握,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化境。
黃表卿,永州寧遠人。宋代進士。曾任天河縣縣令。










新增說明文字
新增說明文字

柳公權書小楷《九疑山賦》拓本為傳世孤本,原石早已不存,但拓本保存完好,一字不缺,無論從保存完整上,還是從藝術價值上,都不遜色於《神策軍碑》。應屬國寶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