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7日 星期日

臨 明 張弼書《草書詩文卷》毛筆式 鉛筆書法 + slideshow


明,張弼《草書詩卷》,

灑金箋紙本,縱29.5釐米,橫589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書是張弼自作詩7首,分五言詩和七言詩及短文5則,書於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庚子六月,作者時年56歲,是其晚年作品。
影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ZMw7dN ... zB&index=1



當時在書壇上已經改變了明初那種工整平穩、圓潤婉媚、細勁流暢的“台閣體”規範,追求的是奔放自由的書風。
張弼是當時典型的書家代表,書風受懷素狂草放縱的影響極大,從本幅作品中可見一斑。作品用筆奇崛,線條流暢,牽絲帶筆處揮灑自如,使轉生動活潑,氣勢貫通,變化豐富,反映了張弼草書的典型面貌。


草書簡介
  草書是按一定規律將字的點劃連寫,結構簡省,偏旁假借,並不是隨心所欲的亂寫,它的藝術欣賞價值超過實用價值。一般分章草和今單兩種,章草是隸書簡易急就快寫的書體。字字獨立不連寫,筆劃帶有隸書的筆意。




















2015年9月26日 星期六

虞世南小楷《破邪論序》  文轉載:

虞世南,字伯施。南朝陳武帝二年公元(558年)——唐太宗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終年81歲。越州餘姚(今浙江)人。少年時學於顧野王,十年精思不懈,文章文明於世。他在陳、隋二代為官,初為隋煬帝近臣,入唐後,為弘文館的學士,官至秘書監,貞觀七年封永興縣子(故世稱虞永興)。甚得唐太宗的敬重,死後贈禮部尚書,並繪像於凌煙閣,為二十四功臣之一。
唐太宗曾詔曰:“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絕。一曰忠讜,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詞藻,五曰書翰。”
















他的書法,筆勢圓融遒勁,外柔而內剛。論者以為如裙帶飄揚,而束身矩步,有不可犯之色。他的書法,得到智永的傳授,繼承了二王的傳統,收到很好的效果,稱得起接魏晉之緒,啟盛唐之作,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號稱初唐四大書家。

虞世南作書不擇紙筆,卻很注意坐立姿勢和運腕方法。
他認為,只要姿勢正確,手腕輕虛,即使是粗紙,禿筆,信手拈來也能揮灑自如,別出新意。












 《破邪論序》字形結構變化極為豐富,或拙中見巧,或欹中求正,或密中見疏,或繁中求簡,結體寬鬆,筆劃蕭散,參差錯落,避就得體。長短寬窄用筆嚴謹而取勢自然,跌宕有致而氣貫始終(如“麗”、“霞”、“庸”),造型極為巧妙,點畫意趣橫生,餘味無窮。





2015年9月23日 星期三

臨 張弼草書《千字文》長卷 毛筆式 鉛筆書法

張弼草書欣賞《千字文》手卷m7
縱 24.2 釐米,橫 767釐米。



轉載:
其草書,取法張旭、懷素。往往酒酣興發,頃刻數十紙,疾如風雨,矯如龍蛇,欹如墮石,瘦如枯藤。更喜作擘窠大軸,怪偉跌宕,震撼一世,人稱“張旭復生”。四方求書者無虛日,甚至海外諸國,都知張東海之名,前來購求墨寶。時人陸深評其“以草聖蓋一世......素狂旭醉,震盪人心”。
















此卷款署“成化二年丙戌(1466),張汝弼在北京之長安南第書”,可知系張弼42歲時在京城所書。用筆迅疾飛動,錯落有致,帶有較多狂草筆意,堪稱他的精心之作。



  此卷草書千字文,某些字在小草的基礎上,向大草、狂草邁進的意態,是有跡可查的。如:“黎首”二字、“蓋”字、“則”字、“斯”字、“若”字、“嚴”字、“無”字(“無”字四豎,以一圓弧形筆畫概括)、“以”字(左邊僅用一點)、“隨”字(左旁寫為一豎,突破了常規的草法)、“同”字(裡面僅用一點)、“真”字(上面減少轉折,寫的猶如上七下八)、“爵”字(上面“爪”字頭,概括為兩個粗重的橫點)、“飛”字、“鼓”字(左旁類同於“短”字和“超”字左邊的草寫)、“皆”和“階”字、“尋”字、“遙”和“颻”字、“驢”字、“駭”字、“歌”字、“聲”字、“紛”和“孤”字(左旁,與通常“子字符”的寫法不同,省略了開始那段橫向的筆跡)等等。



此卷草書千字文尚有某些錯別字。例如:“得能莫忘”誤書為“德能莫忘”;“禮別尊卑”誤書為“禮列尊卑”;“漆書壁經” 誤書為“漆書璧經”; “踐土會盟” 誤書為“踐土雲盟”; “鉅野洞庭” 誤書為“巨野洞庭”; “免其祗植” 誤書為“免祗其植”; “散慮逍遙” 誤書為“散逍慮遙”; “嫡後嗣續” 誤書為“適後嗣續”。
衍字問題:“若思” 二字之間多一個衍字“斯”;“據涇”二字之間多一個衍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