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翰云:“米芾書《方圓庵記》年才三十三歲,正專學晉人之時,運筆能控引王羊,其他諸帖每以奇氣掩其古法。
因些,世人稱此帖為米書第一。”此帖結體用“聖教序”,且兼用大令,褚河南兩家之法。
這在書法作品欣賞中是非常耐人尋味。
此碑由米芾書。原石於北宋元豐六年(1083年)刻。
[碑高五尺六寸五分,寬三尺五寸七分。 ]
行書十七行,行約五十字。
陶氏摹刻也很精妙,有[下真跡一等]之譽。
《方圓庵記》釋文:
杭州友龍井山方圓庵記天竺辯才法師以智者教傳四十年,學者如歸,四方風靡。於是晦者明,聰者通大小之機,無不遂者。不居其功,不宿於名,乃辭其交遊,去其弟子而求於寂寞之濱,得然而不蔽翳,四顧若失,莫知其鄉。逡巡下危磴行深林,得之於菸雲,彷彿之間,遂造而揖之。法師引予並席而坐,相視而笑,徐曰,子胡來,予曰,願有觀焉。法師曰,子固觀矣,而又將奚觀。予笑曰,然。法師命予入由照閣經寂室,指其庵而言曰,此吾之所以休息乎?此也窺其製,則圓蓋而方址。予謁之曰,夫釋子之寢,或為方丈,或為圓廬。而是庵也,胡為而然哉?法師曰,子既得之矣!雖然試為子言之,夫形而上者,渾論周遍非方非圓,而能成方圓者也!形而下者,或得之方,或得之圓,或兼斯斯者,而不能無悖者也,大至於天地,近止乎一身,無不然。故天得之則運而無積,地得之則靜而無變,是以天圓而地方,人位乎天地之間,則首足具二者之形矣。蓋宇宙雖大,不離其內,秋毫雖小,待之成體(身本),故凡有貌象聲色者,無鉅細,無古今,皆不能出於方圓之內也。所以古先哲王因之也,雖然此遊於方之內者也,至於吾佛亦如之,使吾黨祝發以圓其頂,壞色以方其袍。乃欲其煩惱盡而理體(身本)圓,定慧修也德相顯也。蓋溺於理而不達於事,迷於事而不明於理者,皆不可謂之沙門,先王以製禮樂為衣裳,至於舟車器械宮室之為,皆則而像之。故儒夫冠圓,唯能通天地人者,真儒矣。雖能理事一如向無異觀者,其真沙門歟意!人之處乎覆載之內,陶乎教仕之中,具其形,服其服,用其器而於其居也,特不然哉,吾所以為是庵也,然則吾直以是為蘧廬爾,若夫以法性之圓,事相之方,而規矩一切則諸法同體而無自位,萬物各得而不相知,皆藏之不深。度而遊乎無端之紀,則是庵也,為無相之庵,而吾亦將以無所住焉!當是時也,子奚往而觀乎理圓也,語方也,吾當忘言與之以無所觀而觀之,於是答然隱凡,予出,以法師之說授其門弟子,使記焉。元豐癸亥四月九日[ ]日峰守一記
不二作此文成過,予愛之因書。鹿門居士米元章陶極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