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0日 星期六


夜泛西湖。
新月生魄跡未安。纔破五六漸盤
桓。今夜吐豔如半璧。遊人得向
三更看。

三更向闌月漸垂。欲落未落景
特奇。明朝人事誰料得。看到蒼
龍西起時。

蒼龍已起鬥牛橫。東方芒角昇
長庚。漁人收筒及未曉。船過惟有菰蒲聲。

第三首寫深夜西湖漁人盜魚。蒼龍,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的總稱。王十朋《分類東坡先生詩集注》引:“蒼龍,角、亢之宿,夜半而沒。”因此,“蒼龍已沒”表明夜已深。牛鬥,指北方七宿中的牛宿和鬥宿(其他五宿為女、虛、危、室、壁)。曹植《善哉行》說:“月沒參橫,北斗闌干。”闌干,橫斜貌。劉方平《夜月》詩:“更深月色半入家,北斗闌干南鬥斜。”可見“牛鬥橫”亦寫“更深”。長庚即金星,早晨出現於東方的金星,又叫啟明星。長庚星有芒,李渷《酬詞》:“長庚冷有芒,文曲淡無氣。”故長庚升指天將明。一二句都是通過星宿的升沒來寫夜已深,天將曉。三四句寫漁人趕在未曉之前盜魚。“船過惟有菰蒲聲”是以有襯無,一個“唯”字,說明除船穿行於菰蒲之中發出的聲響外,已沒有任何聲音,進一步寫出了夜深人靜。蘇軾自注說:“湖上禁漁,皆盜釣者也。”蘇軾作為杭州通判,地方上的副長官,夜泛西湖,碰上漁人“盜釣”,違反“禁漁”規定,卻不予過問,這是因為他本來就反對官府與民爭利。這組詩主要是寫夜泛西湖所見之景,但這後兩句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漁人”同官府的矛盾。   


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
香。漸見燈明出遠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第四首的前兩句寫船過菰蒲:菰蒲無邊,湖水茫茫,荷花夜開,清香撲鼻。月夜泛舟於這樣的荷花叢中,更加令人陶醉。周密《癸辛雜識》載:“西湖四聖觀前有一燈浮水上,其色青紅,自施食亭南至西冷橋復回。風雨中光愈盛,月明則稍淡。雷電之時,則與電光爭閃爍。”詩中的“漸見燈明出遠寺”即寫此,“漸”、“出”二字,正暗示了船在行進中。以上所寫都是月下湖光景色。“更待月黑看湖光”,提示組詩中的後文寫月落之後的湖光景色。






湖上初晴後雨。朝曦迎客豔重岡。晚雨留人入
醉鄉。此意自佳君不會。一杯當屬水仙王。 湖上有水仙王廟。

湖光非鬼亦非仙。風恬浪靜光滿川。須臾兩兩入寺去。就視不見空茫然。
第五首描寫月落之後的湖光,給人以變幻多端、神秘莫測之感,《嶺南異物志》說:“海中遇陰晦,波如然火滿海,以物擊之,迸散如星火,有月即不復見。”這是說海波似火。江波也有類似景色:“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烏驚。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蘇軾《游金山寺》)這幾句幾乎可作這一首的註腳,說明湖光也是如此。第一句“非鬼亦非仙”,是總寫湖光的奇異;第二句是寫“月黑”之後,風平浪靜之時,湖光清晰可見;第三句寫隨著船行,湖光如同也在移動,然後跟著進入了寺中;第四句是說船來到寺廟之下,卻根本看不見剛才仿佛“兩兩入寺”的湖光;烘托出了一種神秘的氣氛。   

醉鄉。此意自佳君不會。一杯當屬水仙王。湖上有水仙王廟。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若
西湖比西子。淡籹濃抹總相宜。(好)。



寒食未明至湖上太守未來兩縣令先在
城頭月落尚啼烏。烏榜紅舷
先已颺雙鳧。映山黃帽螭頭
舫。夾道青煙鵲尾爐。老病


 這五首詩,都緊扣“夜泛”二字著筆,既寫出了月夜西湖之景,又寫出了黑夜西湖之景,處處給人以船行之感,不離“泛”字,表現了“夜泛西湖”的全過程。組詩中每首之間,作者採用了蟬聯格(這種詩格始創於曹植《贈白馬王彪》),每首的結尾都是下一首的開頭,而又略具變化:二、四首的開頭是一、三首結尾的五、六兩字;第三首的開頭四字是第二首中結句的第三至第六四個字,但變“西沒”為“已沒”;第五首的開頭二字是第四首的結尾二字。這樣,既珠聯璧合,又錯落有致,讀起來輕快跳蕩。在風格上,這首一組詩與蘇軾其他描寫西湖的詩篇如《有美堂暴雨》、《望湖樓醉書》很不同。那些詩以氣勢磅礡勝,而這一組詩卻給人以清新、雅淡、恬靜的美感。


右趙文敏書坡仙西湖詩一卷。筆力遒勁。姿態橫溢。正中年妙境之書。不可不寶。雲間沈度跋。

余閱文敏書多矣。每謂其微傷習氣。獨此卷古致錯落。深得二王遺法。想其錄坡翁詩。尤為用意耳。昌穀持示。聊書數語於後。沛彭年識於雲臥閣。

《夜泛西湖》是公元1072年(熙寧五年)舊曆七月蘇軾任杭州通判時所作的組詩,共有五首。前兩首寫月下泛西湖,後三首寫月將落及月落之後的西湖景色。後三首,特別是最後一首給人以迷離神秘之感。  

趙孟頫 詩文書畫俱精,倡導復古,對後代影響深刻。 趙孟頫書法初學宋高宗,中年以後,小楷法鍾繇,行草師二王、李邕,參以蘇米,筆致秀逸。本卷書蘇軾詩,沉穩中流露俊秀之氣,是六十七歲晚年佳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